DSCN1837

 宜蘭的漢人開墾,可以追溯回十八世紀,1768年漳州人林漢生率眾進入宜蘭平原開墾,但馬上遭原住民殺害 ,1776年林元旻由烏石港北邊的河流上溯,成功入墾淇武蘭,為漢人入墾蘭陽平原最早者......。


 
1787年,吳沙自組拓墾墾號,往東台灣的宜蘭平原開發,是為當地全面拓墾之始。當時東台灣尚未設立地方政府,因此未納於大清版圖。1796年,吳沙率領閩、客鄉勇、遊民、通譯等千餘人入烏石港,遭到原住民襲擊,死傷慘重,連吳沙之弟吳立亦戰死,吳沙於是率眾退回三貂角。1797年,宜蘭原住民流行天花,病死甚眾。吳沙能漢方,乃主動醫治原住民,終得原住民信任,入蘭開墾,吳沙率眾人冒生命危險入墾宜蘭,文武兼用,以漳州移民為主力,配上泉州人和客家族群,以十數人為一結、集合數十結人群為一圍等形式,陸續開發頭圍、二圍、三圍地區,終於成功拓墾宜蘭。所以在今日宜蘭留下了頭城、二城、三城、四城、二結、五結等相關地名。而頭圍是漢人第一個建立的開墾據點,當時是噶瑪蘭地區人口及商業之最,所以又稱「頭城」。--wiki&整理 

 
 DSCN1758
 
 
值得慶幸的是,雖然老街風華已逝,但經政府完整規劃,地面鋪上石板,夜晚投射適當燈光,或許這才是老街永恆的存在方式。感謝可愛的主人開燈讓我們照相~ 
 
 DSCN1788


 
夜晚的老街遊人零星,走在挑夫、商賈曾經雲集的街上,懷想當時的風姿綽約。1924年因大水淤廢的頭圍港,鹹水早已變淡水,成為街畔一個獨特的池塘濕地,蛙鳴陣陣,卻更襯出了老街的靜寂。

 DSCN1798


北門福德祠在柔和燈光投射下,低調而樸素。老街南北分別有兩間福德祠,希望將財氣匯聚在老街中心。可惜好景不常,土地公也無力挽留住因種種因素沒落的頭城吧。    希望已經富裕的我們,可以開始重視質感的呈現。如果今天的北門福德祠,是用一大串超聳的閃爍燈泡,紅橙黃綠藍紫,氦氖氬氪氙氡,或者跟你講是時下最夯的七彩LED,真的會令人氣結,老街的懷舊氛圍完全被破壞,而這正是今日我們對待廟宇的方式。

DSCN1816 


  (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牌樓)

 

DSCN1828 

  
至於廟身正面,已經慘遭醜惡的半圓弧狀採光罩凌遲(就跟台灣的大多數廟宇一樣),加上光線不足,所以略過ˊˋ


 (牌樓旁的帆影詩碑) 

DSCN1829 

 
迢迢高掛最檣端,掩映蓬窗又畫欄;鳥石春來揚萬幅,龜山日上照三竿。計程隱約隨風轉,無恙分明帶月看;絕好平湖秋夜景,倒懸片片印波瀾。」游蘭陽錄盧史雲帆影,洪鐵濤。 

 烏石港與頭城港歷經滄桑、海填陸生,昔日船舶出入的盛景不再,後人見景生情,感觸良多。日據時期,盧纘祥(字史雲)曾撰「帆影」一詩,描述港口風光;昭和十三年(西元一九三八年)洪鐵濤遊歷蘭陽,以「帆影」為題,即席揮毫。本件書法為康灩泉(字海秋)收藏,及民國五十七年(西元一九六八年)頭城鎮長邱金魚將此書文勒石,立於慶元宮,以供後人憑弔,即成本碑。  
 

(步行至南門福德祠,代表頭城老街逛完嚕~)
  
 DSCN1853


頭城小鎮,作為開蘭第一城的歷史將難以抹滅 ,而明天還有很多美食和體驗等著我們勒~不多話,先去睡說~頭城backpackers就在老街旁!超方便的!

頭城老街DATA: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   緩步約半小時內可逛完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ny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